1
首 页 政务公开 政策法规 台务动态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湛江 > 雷州文化 > 正文

 

雷州文化

 雷州半岛文化区的形成及其文化特征
 从闽南文化视角看河洛文化对雷州半岛区域的影响
  雷州石狗与闽台风狮爷民俗文化的内涵
 闽南文化与雷州半岛的木雕艺术
 粤西木偶与闽南文化
 雷剧与闽南地方戏剧的关系和对比初探
 徐闻与闽南莆田的文化渊源浅探

闽南文化与雷州半岛的木雕艺术

湛江市博物馆 钟 莹

 一、闽南文化的深刻影响
  雷州半岛的木雕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水平,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和多种表现形式与雕刻手法,然而雷州木雕明显受到闽南文化的深刻影响,我们从雷州半岛的发展史上可以追溯到这种历史的渊源。
  雷州半岛在秦以前,主要是土著“南越”族,秦统一后,南迁的汉族人约有50多万人,从中原纷纷涌入,与南越人杂处。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率兵平定南越,随后中原汉人经闽南、桂东和湘南大量移入雷州半岛。唐朝“徙闽民于合州”(唐以前雷州称合州),到了宋元时期达到高潮,南迁的中原人,相当部分首先进入福建,再迁往雷州,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进,闽南人迁往雷州就更多了。(1277年)元兵追击南宋残军至现湛江市郊区硇洲岛及附近海域,南宋军约20万人,还有10多万百姓从莆田、福州、潮州等沿海岸线相继逃到雷州半岛,现今湛江市流行最广的方言雷州话,即属闽方言系统。如今赤坎区仍有福建街、福建村,这都是福建人南迁的历史痕迹。南迁的闽南人,必然带来闽南的文化、风俗与手工艺,雷州半岛的木雕艺术无疑具有闽南文化的特色。
二、闽南木雕与雷州半岛木雕艺术
  木雕是最富民族特色的雕刻形式,我国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特色。我国最早的木雕艺术品是在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鱼和辽宁新乐出土的木雕鸟,到了战国楚墓已有木俑出土。我国木雕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有浙江东阳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安徽徽州木雕和福建木雕,并称中国四大木雕流派。
  福建木雕艺术从民间建筑、家具、佛像雕刻逐步发展而来,形成具有强烈地域风格的艺术特色。而闽南的木雕以透雕与浮雕相结合,并施以金彩,金碧辉煌、玲珑剔透、刀法流畅、衣饰生动、具象精美、体态身姿变化丰富,有着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韵味。这种独特的闽南文化,随着闽南人南迁而带到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在隋唐时期就出现砖石建筑,而且石雕、石刻工艺精致。到唐宋期间,筑城墙、建衙署、修寺院增多,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装饰、雕刻也不断出现。元代至明代随着塔、庙建筑的发展,雕刻工艺新巧、工艺水平高、质量好。
  至清代木雕艺术更是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经济的发展,促使木雕艺术的兴盛,很多中下层官僚家庭、知识分子和平民百姓不仅对住宅环境的美化有了普遍的要求,也对艺术欣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现存的木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建闽南木雕的影响

雷州半岛木雕艺术的题材

  雷州半岛木雕艺术的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大致可分为五大类:
1、传统祥瑞图案:以花鸟动物居多,特别是与蝙蝠组合的吉祥图案应用很广,人们以此表示自己美好的希望和追求。最常见的是飞翔的蝙蝠与云纹在一起的形式,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亦会像蝙蝠一样自天而降的美好愿望。还有如意头、事事(柿子)如意、柿蒂纹、回纹、团万寿纹、金钱纹、囍字纹、曲水纹(万、工、天、弓)、福字纹、水波纹、祥云锦、拐子龙、鱼鳞锦、莲花莲蓬纹、花草拐子等等。
2、花鸟:这类作品很多,表达的多是吉祥如意。有寓意长寿的:菊寿延年、松鹤长寿;寓意喜庆吉祥的:双喜(喜鹊)临门、梅报新春、喜(喜鹊)上眉(梅)梢、竹报平安、平(瓶)安富贵(牡丹)等;寓意富贵的:花(牡丹)开富贵、百鸟朝凤等;以苦瓜为题材,寓意夫妻同甘共苦、苦尽甘来(两只小鸟和两只蝴蝶围着苦瓜飞舞),还有寓意多子多孙的:榴开百子、石榴小鸟、葡萄串串,反映了传统的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3、动物:有寓意长寿的:福(蝙蝠)禄(鹿)双全、鹤鹿同春、福(蝙蝠)禄(鹿)寿(仙鹤、松树)等;吉祥如意的:五福(蝙蝠)临门、六(鹿)六(鹿)大顺、三羊开泰、年年有余(鱼)、马上封侯(猴);比喻婚姻幸福美满的:比翼双飞、鸳鸯戏水;以鸡为题材的“宅上大吉”寓意每天的第一缕阳光出来,雄鸡就会引亢高歌,啼声响彻大地,鸡鸣鬼息;“五雀梅花”寓意“五世其昌”指的是春秋时候,陈国公子因国乱奔到到齐国避难,齐国有个大夫叫懿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大夫的老婆占了一卦,卦辞说“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媁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五世其昌”这个典故就出在这里。英华(鹰与花)寓意英雄与花朵,简称英华,指精英人物之美(文选·扬雄,〈长杨赋〉“英华沉浮,洋溢八区”)、还有描写孔子替麒麟疗伤,麒麟献书感谢的麒麟吐书;
4、人物:一般多见的有多福多禄多寿的三星高照、福禄寿星等、观音送子、天官赐福、一本万利。还有大量出于古典文学名著、神话传说和戏曲传奇,如“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所刻的一赤脚童子手持金钱脚踏金蟾来戏耍;其他作品有:八仙过海、西厢记、白蛇传等、;
以上雷州半岛木雕所表现的题材,与闽南木雕大同小异。但雷州半岛木雕最具特色的却是表现地方特色的内容。
5、地方特色的题材;
番鬼托梁:
  清末时期,雷州半岛一些民间建筑如宫庙、会馆的门檐,有不少是以木俑代替木架垫的。这些木俑大部分是根据“番鬼”(法国人或越南人)的形象,用概括、夸张的艺术手法雕刻而成的。这些栩栩如生的木雕,是雷州半岛特有的艺术珍品,它反映雷州半岛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无限的爱国热忱及民族自尊心,具有很高的地方历史研究价值。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强租我广州湾(湛江),在广州湾统治的时间中,雷州半岛人民深受其害。广大群众不甘受殖民者的欺凌,人民乘民间宫庙、会馆等建筑或修葺之机,让木匠在屋门前檐的木支架结构中设计几个“番鬼”当作木垫,人们领会了木俑的意思,称它为“番鬼托梁”(有的地方称为“洋人托梁”)。工匠们通过精雕的木俑来发泄心中的愤恨,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刻画侵略者的丑恶形象,寓意他们被木梁压住,永世不准翻身,以灭其威风。“番鬼托梁”木俑的造型以法国侵略者为原型。各地庙祠的“番鬼托梁”又迴然不同,各有特色,突出历史背景和具体内容,成为典型奇特之民俗事像。太平镇东岸村三元宫的“番鬼托梁”左手托梁,右手拿着一串铜钱(清代钱币)。表达村民对当年法兵征田亩税的不满。坡头区石门的康皇庙的“番鬼托梁”又以洋鬼子嘴叼着洋烟斗,左手却托着木梁,寓意:尽管洋鬼子趾高气扬,也被我人民所制服。
舞鹰雄:
  “舞鹰雄”的起源,有一个传说。从前雷州半岛东北部有座大山,山上飞禽走兽众多,其中鹰和雄常一起嬉戏觅食,甚是有趣。又传说鹰、雄能驱邪镇妖,给人们带来如意吉祥,因而每逢新春佳节或喜庆节日,村村户户都渴望着能有鹰、雄的出现。于是人们就模拟它们嬉戏相斗的情景,创造了“舞鹰雄”这种舞蹈形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当地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 现存于廉江市博物馆的木雕“舞鹰雄”造型生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具有雷州半岛民间民俗特色的木雕作品。
雷州半岛本地瓜果花木:
  杨桃、番石榴、木菠萝、南瓜等亚热带瓜果也是雷州半岛木雕作品的地方特色题材,在很多作品中都能找到。

雷州半岛木雕艺术的表现手法

  雷州半岛木雕的艺术表现手法,无疑是受到闽南木雕的深刻影响,但同时具有雷州半岛民间艺人的独特创造。
  闽南木雕的主要雕刻手法有浮雕和通雕。浮雕有浅浮雕、中浮雕和高浮雕。这种浮雕手法在雷州半岛木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浅浮雕是在木板上雕刻出较浅的、简洁明快的线条,具有典雅古朴的艺术效果。多见于雷州半岛建筑的厨门板、屏风、挂屛等。而高浮雕则用于表现人物题材,在雷州东林村的古民居建筑中,有水浒108将的木雕,可以说是这种高浮雕的精品。通雕,是在花板底子上镂空的一种工艺手法,常见于雷州半岛木雕中的花鸟题材,建筑装饰中的屏风和家具装饰。
  雷州半岛木雕中有一种浅雕人物可以说是民间艺人精湛的艺术创造。在非常浅的雕刻中,表现出人物的多层次的动态,形象和表情,人物变形优美,活灵活现。这是雷州半岛木雕艺人吸收闽南木雕而创造出来的独特技法。闽南木雕在施彩技法中施以金漆,金璧辉煌,与潮州金漆木雕有共同的表现手法。而雷州半岛的木雕则放弃了这种施彩形式,采用“随类赋彩“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对象施以不同颜色,因而显得丰富多彩、更接近百姓的欣赏习惯,具有强烈的民间艺术特色,这是雷州半岛木雕有别于闽南木雕的另一艺术特色。
  雷州半岛的木雕经过多年的流传,艺术工匠们不断创新,在作品的表现内容上具有非常独特的地方特色,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资料:

⑴ 湛江市志
⑵ 中国传统木雕艺术赏析收藏
⑶ 中国传统木雕鉴赏
⑷ 潮州木雕
⑸ 中国祥瑞象征图说

 


湛江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局

联系电话:0759-3180330

邮箱:zjtaiban@126.com

粤ICP备10063385